人工智能
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概念
2025-04-09 02:58:09 人工智能 0人已围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主可控是什么?
自主可控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从硬件、操作系统、软件等各个层面上,实现我国自主研发、自主掌握技术、自主决策数据传输和存储、网络安全、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的可控性,具备应对恶意攻击和窃密窃听等安全威胁的能力。
实现自主可控对于国家信息安全、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实现自主可控,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加强研究和开发、加强标准制定,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简述国家计算机战略中自主可控的内涵?
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能自主可控意味着信息安全容易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不存在恶意后门并可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着具“他控性”,就会受制于人,其后果是:信息安全难以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存在恶意后门并难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
erp自主可控是什么意思?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一种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规划和支持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而自主可控,则意味着在IT领域中掌握了关键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并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开发、生产和维护。这一概念通常与国家安全和信息主权等有关。
在中国,自主可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即希望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实现对关键领域的自主控制和保护,减少对外部技术和产品的依赖。因此,在IT产业中推进ERP自主可控,就是希望在ERP技术和应用方面,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和影响,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主可控等级划分?
自主可控等级可划分为四类,分别如下:
1,基本不能自主可控。
部分芯片厂商通过独资或者合资将生产线放在国内,在OS上有所谓的源代码备案和中国政府版的windows。L1级有实现生产可控的可能,也可以减少供应上的卡脖子问题,对软硬件bug和后门有一定的分析发现能力,但基本没有话语权,无法掌控底层核心技术,本质上不具备自主能力。
2,部分自主可控。
特征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可控性。一些国内厂商通过IP核授权方式设计生产CPU,一些是通过间接授权获得的CPU指令集(即使独立实现了微内核,但授权也不可控,对于CPU指令集也没有话语权),如宏芯、兆芯等。操作系统上使用开源的Linux/BSD标准发行版等,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L2级信息技术具有了一点自主可控的特性,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国外产品替代,但基本不具备发展主动权。
3,有条件自主可控。
CPU上采用商业授权,授权成本较高,通过自己设计微架构实现可控性(即内部实现上是自主的,但对指令集没有足够话语权),典型如ARM架构的鲲鹏、飞腾芯片。
4,高度自主可控。
CPU完全自主的微架构实现,具有永久授权(为了兼容已有生态系统),指令集可以自由发展,有龙芯、申威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