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安全技术人工智能,安全技术人工智能包括
2025-02-28 21:39:03 人工智能 0人已围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工智能在安全工程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和优势,由于近些年来大数据量的爆发、计算能力的大幅度增长,同时也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一,针对于大数据的分析和识别威胁方面,可以为大数据做出安全保障。利用人工智能能够对原本模糊、非线性的海量数据进行甄别,非常有效地提升了大数据的安全检测效率、准确度,并能够进行自动化的检测。
第二,针对于关联性安全态势方面的分析,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全方位地分析出内外部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哪个更好就业?
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取决于你的兴趣和技能。网络安全是一个不断增长的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工智能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许多公司都在寻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此,如果你对网络安全感兴趣,那么学习网络安全可能会给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感兴趣,那么学习人工智能也可能会给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无论选择哪个领域,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技能,以保持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安全特点?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有哪些特征。
人工智能可以看作人类智慧的延伸,它是一种以人类内在需求为导向的科学技术。
人脸识别、刷脸支付、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展理念乃至社会制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这种共生形式会从技术本身以及技术对于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两个方面形成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的安全保障机制?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内容安全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容安全算法都可能遭受数据样本污染和对抗性算法攻击,从而导致决策错误。
基于深度学习的伪造图像、虚假新闻、语音诈骗等内容欺骗技术,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智能推荐算法被不法分子利用,使不良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隐蔽性。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内容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内容鉴别、保护及违规审查等能力,加速将内容安全治理向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方向推进。
人工智能是如何构建网络安全的未来?
人工智能领域涉及的安全问题较多,如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的安全,还包括一些伦理问题和隐私问题。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信息基础构建的一些应用,它离不开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传播。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思想、方法、理论对信息安全也有很多的应用。《重塑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报告》,是Capgemini对七个行业850名高管进行调查分析而得来的,包括消费品、零售、银行、保险、汽车、公用事业和电信。20%的高管受访者是CIO,10%是CISO。报告中包括总部位于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的企业。
这份报告的主要见解包括以下内容:
69%的企业认为AI应对网络攻击是非常必要的。80%的电信公司表示,他们依靠AI来帮助识别威胁和阻止攻击。Capgemini发现,电信行业报告的损失发生率最高,超过5000万美元,因此AI成了阻止该行业代价高昂的违规行为的优先事项。
消费品行业占到了78%,银行业以75%排在第三位,因为每个行业都越来越依赖基于数字的商业模式。美国企业将最优先考虑基于AI的网络安全应用和平台,比按国家衡量的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5%。
目前,73%的企业正在测试用于网络安全的人工智能用例,网络安全领先所有类别。
新一代人工智能(AI)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也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新的问题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如何为用户隐私监管保驾护航?公链中应如何进行保密交易?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
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4亿台,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或将比互联网大30倍。
但同样的,在带来便利之余,物联网潜藏的巨大安全隐患也已浮出水面。
首先从心态上来说,物联网产业已经不再回避安全问题,而是和安全产业携手共建、开放合作,共同推动IOT市场高速安全发展;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现在既要强化AI、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突破和应用,同时也要正确看到成熟安全技术的价值;如果从商业模式变化的角度来说,过去的甲乙方安全产品买卖关系已经逐渐转化为强化运营和服务的共生关系,“是要把安全作为一个持续系统化工程来建设”。
无论技术如何更迭,安全都是永恒的话题。
网络安全问题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进一步就是道高一丈魔可能要高十丈”,所以,“是无休止的斗争”。
但另一个问题是,目前在这个网络“靶场”中,没有定量的分析和表述,没有相应的指标体系,“靶场”便不能真正发挥实效。
来自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的李斌直言,“靶场”的概念源自打仗,打仗是有规则的,但网络安全这个“靶场”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有点乱。“需要针对网络安全空间里的目标对象保护、方法手段有一些定性定量的要求,当然还要有创新。总之,我认为就是要有问题思维、底线思维。”他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